深度治理后的数据可以在教学、科研、管理等多方面全面服务于高校发展,深入促进服务创新和价值创造,有效提升高校管理和决策水平,提升校园数据质量和数据可信度,提高合规监管和安全风险控制,使高校师生充分享受大数据带来的个性化及贴心化服务。其对高校具有以下积极的意义:
一、“激活”数据,实现从数据到价值的转化
数据本身并不具备价值,只有通过治理从分散、无序“碎片化”的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价值后,数据才能变成有效的资产,才能转变为竞争力、服务力和创造力。数据治理的过程就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整合,实现从无序到关联;通过对数据进行激活,实现从静态到动态;通过对数据进行转化,实现从隐性到显现等的过程。
二、加快数据开放、协同、共享
大数据时代要对数据进行治理而非管理。治理理论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,强调开放性、多中心和双向互动性,需要通过数据开放、共享和协同以避免出现数据的独享、集中和单向性。数据治理需要创造一种开放性的生态系统,依靠多方资源的协同,推动多主体、多领域、数据多要素等的整合、互补,让数据创造更多价值。
三、构建数据治理框架,提升数据价值
从数据治理的生命流程来看,主要包括数据采集、数据存储、数据分析、数据挖掘、数据展现五个环节;从数据治理的主体和对象来看,主要包括业务数据、交易数据和个人行为数据等。高校探索构建数据治理框架可解决学校由于数据治理缺失所带来的“数据割据”、“数据孤岛”和“数据碎片化”等问题,整体上提升数据质量、提高数据可获取性、提升数据价值转化率,实现数据从无形资产到有形价值的转变。
以上就是数据治理对于高校的意义所在。通过数据治理,学校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和更加充分的数据分析,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,进而开展更多、更广泛的信息化创新服务。